当前位置: 首页 信用卡

投资理财产品风险收益对比表(不懂理财的人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国债跟银行理财,哪个风险更低)

时间:2024-03-2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信用卡 文档下载

4%的年收益率就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这个是无风险利率,也就是不损失本钱,也只收益的利率。超过5%以上就有可能收益不固定,还有可能有损失少量的本金。题主所说的“八成是坑”指的是风险,指的是普通人。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多元化分散投资可以做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大多数人“八成是坑”。其次就是以支付宝理财产品的中位数利率来划分第二梯队。

为什么大家都说,8%以上的理财产品不能相信,八成是坑?

不是不可信,是有一定的风险,有风险和不可信是另一码事。为什么有一定风险呢?让我慢慢细道其中的缘由。

通俗来讲,理财产品就是把你的钱放在一个地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一定的收益。从年收益率的低到高分别为

银行的活期存款(0.3%)<银行定期存款(1.75%)<货币基金(3%)<国债(4%)<债券基金(5%)<信托(7%)<P2P理财(9%)<股票基金(15%)<股票(20%)<期货(50%)

这些年收益率,只是大概的一个数值,我们不难发现,高于8%年收益率的,就是在信托和P2P理财之间间了。4%的年收益率就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这个是无风险利率,也就是不损失本钱,也只收益的利率。超过5%以上就有可能收益不固定,还有可能有损失少量的本金。

为什么收益率低于4%就没有几乎没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而高于6%或高于8%就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把钱放进银行或放到基金公司,投资信托金融公司的钱,最终都会流入市场,流入实体经济中去。我们存款的钱也流入实体经济吗?对的,比如我们定期存款1年,利率为1.75%,银行拿我们的钱给房贷,房贷利率4.9%,银行的资金池大,所以就算有些贷款逾期,他也能够有钱还你本金和利息。这就是为什么存款能保证本金和利息是固定的,就是这样的。

大家再来看看高于6%或8%收益率的资金要投向哪里呢 ?投到股票,期货中去,那些都是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因为你要给投资者8%的收益,你必须找一种投资收益要大8%很多的投资工具,不可能把放贷。因为银行的放贷利率才5%-7%。

我这样写出来,大家明白,为什么大于8%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有风险了吧。 再来看看P2P理财年化收益率8%-12%,为什么也是有风险的 ,因为平台放贷出去收借款人至少24%利率的利息,这么高的利率,一般都是一些不能从银行借钱的人或企业,他们借这些钱出去风险大,容易还不起,形成坏账,所以平台容易追不回来,那追不回来了,投资者的钱就会拿不到了。

所以为什么说收益率高于8%的风险很大,就是这样的原因。

理财有方,生财有道,看雪之道,欢迎 关注点赞,每天都有新内容。

理财产品收益超过8%就是坑,这一说法是近两三年在网络上传出来的,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传!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来,接连有很多网络金融公司暴雷,大多涉及庞氏骗局,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致使这一说法越传越盛。

那么理财产品收益穿过8%是否安全呢?

第一,确定它是否是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很普及了,可以在发行它的金融机构官方网站上查看产品说明,找到C开头的产品编码,上网搜索中国理财网,在该网上查询理财产品真伪。

第二,查看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我国对于风险等级排序采取五级分类,一级低风险、二级较低风险、三级中等风险、四级中高风险、五级较高风险。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中相对比较稳健的风险等级大都集中分布在一二三级内,一般收益率达到8%的产品,风险等级都属于四五级,并且一一类产品购买起点金额较高(100万元以上),都是面对高资产高净值客户群体的。

第三,还要考虑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理财产品说明里都会标明,超8%产品,一般会投资股票、指数基金、股票基金、私募基金、期货、外汇等高风险资产,购买这类产品就要量力而为了。

8%以上甚至远超8%的理财产品也多的是,股票、期货、信托、私募年收益超过20%对专业人士而言不是什么太难的事。题主所说的“八成是坑”指的是风险,指的是普通人。指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和产品。普通人面对8%以上的理财产品时,确实“八成是坑!”

1、太多人理财时眼里只有收益,却忘记了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2、保本保息,高利承诺是线上线下非法集资的惯用伎俩,经过多番教训后,大家终于明白:“高息理财产品八成是坑”

3、正规的理财产品实现8%甚至更高的收益都是可以实现的。前提是你是否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

4、投资单一产品的风险确实更大,较难实现稳定和持续的高收益。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多元化分散投资可以做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5、作为普通人,理财小白而言,一个人单兵作战,在理财市场上要想获取高收益更多的靠的是运气。对大多数人“八成是坑”。

综上,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适时求助于理财规划师及身边的专业人士才是避坑的根本。不学习是盲目,盲目的下一步就是入坑。

力橙 财经 ,为您解读身边的金融 财经 密码。

其次就是以支付宝理财产品的中位数利率来划分第二梯队。当前支付宝推荐的理财产品中不管是三个月还是半年期或者是最长的一年,利率基本维持在3%~5%之间。我们暂且以4%为中位数,4%附近的市面理财产品基本上是中低风险也是当前理财市场的中流砥柱。

最后就是以第二梯队的核心利率4%为基础翻一倍,就得到了题主所说的8%高利率。如果再翻一倍的话是12%,属于超高风险类型,这里的风险类型划分有一个前提就是门槛特别低,比如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信托产品起步门槛几百万过千万利率10%以上,这不算。

所以这也就造成维持在年化率8%以上的中低门槛理财产品本身数量就稀少,其次如果门槛特别低比如1000元起步或者1万元起步,都得优先考虑自己本金的安全。因为但凡在当前市面上比较小众化的正规高利率理财它的起步门槛要比大额存单高得多,现在所有银行的大额存单起步都是20万或者30万,所以千万不要被高利率所诱惑。

对于我们普通理财者而言,维持在一个中位数水平利率基本上就已经比较满足了。如果实在不满足的话,那中旬利率和风险成正比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去配置一些股票或者基金,这些都是可以适当提高自己年利率的常见通用方式。

我们先看一下基准利率(见附图)

一年期基准1.5%,贷款利率4.35%,银行可以按比例上浮,但今年年初大部分银行理财都在4%到5%,现在还要低一点但整体高于基础贷款利率,也就是说银行如果拿理财的钱放贷,即便能赚钱也是薄利。

显然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就不大可能是短期而且可靠的资金拆借类银行产品了,因为基础利率决定了这类产品收益不可能高到8%。

那么高收益到8%以上的产品都有哪些呢?就银行来说涉及信托,债权,外汇,黄金,石油,期权等组合型或者对赌性质的理财收益要高于市场基准,原因是风险放大了,但还处于可控,一般这类理财都有风险回撤的设置,也就是说本金微亏或者收益没有的风险仍然存在。

而8%以上皆风险是有些片面了,其实有风险的标的,你不管收益高低,都有可能中招。

如果是正规平台,高于基准数倍,然告诉你低风险高收益,那就是侮辱智商了。

投资理财有个不可能三角:低风险,高收益,高流动。如果谁给你说有个产品达到这三点,等于和你扯天上掉馅饼,母猪会上树,N只兔子全撞树。所以很多P2P,炒币(一种所谓虚拟币实物化投资全是骗局),还有公司对外发售股权(非法集资)基本都是这样宣传的。

我们看到如今四大行工农建中成立自己的银行理财公司,其实就是风险隔离的同时加强银行理财的专业化,我对银行理财公司这件事不感冒,但其肯定会促进金融衍生品增长,但是请做好风控少坑人,老百姓钱来的不容易,作为国有银行务必爱惜点羽毛。

回到主题目前8%也好XX%产品就眼下的利率及市场环境来说,要么期限长要么风险高,总之达到这个收益,期限短,风险低那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介绍一下,先到个谢,让我长长见识,土豪圈子拆借就算了那是民间借贷个例不具有普适性。

纵观2018年保本保收益最高为4.8%左右。2019年保本保收益最高为4.5%左右。2020年保本保收益最高也就4.3%左右。

今年不要说8%,超过5%收益以上的理财产品风险系数都比较高了,到期好的情况就是可能收益偏低,最坏的情况就是本金不保。

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风险,老话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人都有贪的本性,当听到可以得于高利率的回报,谁都想要,我也不例外。在股市最好的2015年,买什么股票都会长,买什么基金都会赚,那时候银行里的理财产品给出的利率会在5%-5.5%之间,也是比较高的。现在的股市远不如那时,银行里售卖的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的利率基本上是3%左右,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利率基本上是4%-4.5%左右。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有可能给得更高一点,但也少有达8%以上的理财产品。给出高利率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网络上的金融互助平台、非法集资平台等。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说过:”在打击非法集资的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的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现实中也出现了许多贪图高利理财,崩盘血本无归,还有许多平台暴雷的消息。所以,人还是要保持理智,理财产品相对于银行的定期存款来说,利息确实是高。但我们要互相对比,就和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基本利率比一下,如高出太多,八成是个坑。

关于投资理财,这是大家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特别房地产没有上涨空间之后,选择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成为很好的选择。不过,在理财的道路上,很多人发现坑比机会多,如何理解8%以上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大概率是一个坑呢?

首先,要看投资者在哪里买的理财产品,如果在银行里面购买,至少这个产品是真实的存在,如果在银行以外的地方购买,这样的产品是100%属于坑和骗局。

其次,如果在银行购买8%的收益率产品,需要分析判断这个产品的类型和投资条款,如果银行告诉您这个产品是保证赚钱和没有任何风险,则说明这个产品是坑,因为在投资世界里面,没有任何资产和产品可以保证收益率。

最后,告诉大家,现在在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产品收益率在4%以下的产品,属于风险很低的产品,如果超过4%的产品,都需要注意风险。同时,建议在大型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如果在农商银行或者小银行购买产品,也会有风险。

8%以上的理财产品八成是坑,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对于没有太多金融理财知识的朋友,在选择高收益率产品时,很难看清楚产品的本质,故很容易踩到坑。

市面上8%以上固定收益率产品主要包括信托、私募基金、P2P等,其收益率区间在8%-12%。前二者都是面对高净值客户的产品,门槛通常在100万以上,信托的安全性要大大高于私募基金。P2P则是面向小额资金的用户,通常100元起购买,由于备案仍在进行中,风险非常高,若投一定要选头部平台。

另一大类就是浮动收益率的产品,理论上投资得当,收益率可以达到8%以上,但这类产品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有亏损本金的可能。例如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

要说市面上不合规的产品,那就千奇百怪、层出不穷,难以以产品的形式一一描述。归结起来可以说,凡是庞氏骗局的产品,表面收益率一定能够达到8%,并且远远高于8%。这类产品的特征就是借新还旧,用新用户的钱来还老用户的本金和利息,只要后续资金跟不上之后,就会爆掉。

对于金融犯罪,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一些规模还非常大,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被骗的朋友,一是因知识匮乏被骗,再是明知有风险,确认为自己可以先跑一步。

对于知识匮乏的朋友,他们通常不了解金融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基础的高风险高收益都不明白。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迷失自己。对于明知道有风险却参与的朋友,玩的就是赌博和心跳,不加以过多评论,要相信经过设计的骗局是不按常规出牌的。

在理财市场,高收益率一定匹配高风险,甚至匹配的是大坑,在投资理财时务必要小心谨慎。不少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能够达到8%,但需要有挑选识别产品的能力,过高收益率的产品建议不要参与。

并不是说80%以上的理财产品不能相信,而是对于投资来讲,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当前,资本使用成本大约在八个点左右,这也就是一个无形的鸿沟,这表明8%以上的收益属于高风险投资。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选择的投资种类也不同。相对较保守的投资者来讲,可以选择银行储蓄、各类货币基金、国债、长短期定存,固收类相对来讲风险较低,同样,收益也比较低,就目前来讲,收益率应该在4%以内。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适当比例的配置一定债券,理财,保险,基金。对于高风险偏好者来讲,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期货,信托,房产商铺等,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高风险偏好的产品并不适合,因为它们不但不能保证本金,很有可能会部分或者全部丧失本金,对于某些投资,国家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合格的投资者就意味着本身具有承担损失的能力,他们本身净资产高,赚钱能力强,一定程度的损失并不会给他们生活带来影响。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千万不要听信各种暴富神话,你看中的是高收益,他看中的却是你的本金。倘若受到蛊惑将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就代表所有的钱打水漂儿,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这就是灭顶之灾。投资时候一定要拒绝高利诱惑,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我是Roseview 财经 ,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懂理财的人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国债跟银行理财,哪个风险更低

国债是所有投资理财产品中风险最低的,记住是所有理财产品。别说银行理财,就算银行存款也没有国债的风险低。

所以在教科书中,会把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作为理论上无风险收益率的标准数据。

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几大类。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比较。

一、信用风险

国债是由国家信用做保,银行存款只是银行信誉担保,虽然有50万保赔付的制度保障,但是50万以上呢?

国债的信用主体是国家,国家不可能赖个人的这点钱。

银行理财现在的新规要求,不得承诺本息安全了,信用风险要比普通存款更高一些。就算是以前保证本息安全级别的pr1级理财,尽快亏损的风险很小,但风险也是比存款和国债更高一点。

二、市场风险

国债属于固定收益型产品,在国家主体不可能违约的大前提下,只要投资者持有到期,就一定能收到预先约定的利息收益。

也就是说,虽然持有期间,国债的价格可能会受到基准利率变化等影响,但是只要持有到期,收益就是固定的,不存在市场风险,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而银行理财,前面说了不能承诺本息安全,按投资标的物不同,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第三、流动性风险

国债在到期之前是可以提前支取的,国家会按持有时间支付利率,但是提前支取要收一点手续费。

而银行理财一旦协议生效,投资者无权单方面终止合约,只能等待理财到期。即便是短期理财,也不能提前支取。

国债除了支取,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交易所购买的记账式国债),流动性良好,风险很低。

部分银行(比如招商银行)会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平台,可以转让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但相比国债交易市场,银行内部交易平台的容量和弹性都还是要差一些。

如何选择

经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国债在各方面的风险都低于银行理财。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国债比银行理财更好?很明显,也不是。

投资理财,讲究的是一份风险一份收益,这个亘古不变的法则。

银行理财比国债的风险更高,就意味着银行理财的收益相比国债也必须要更高。

高过无风险利率的收益,必然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换来的。理财新手首先要破除的就是认为理财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错觉。

投资理财并不是为了追求无风险,而是为了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获得自己应得超额收益。

承担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承担的风险大小和风险类型,甚至明明承担了风险,却不自知。

综上

投资理财的标的产品各有各的不同,不会存在一款投资产品a比投资产品b更好。

更高的收益,通常就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没有最好的理财产品,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风险大小和风险类型,是否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产品的收益范围,是否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目标。

各种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手上有点小钱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买短期定期保本理财。 首先,买任何理财之前,先买1000试水。 放上一个月,看收益。年利率超12%的不买,定期超一年的不买。 原因有下, 你这手头的钱,没事的时候,是活的,有事儿的时候,是死的。 比如,突然计划春节小长假陪女朋友去旅游,预算5000怎么说? 是我的建议,拿出30%左右放余额宝,吃2.6%的活期利息即可。因为这钱日常消费和紧急大额消费都够用。 然后剩下的,可以投入稳健的理财产品去做定期理财。 至于定期理财的选择,个人建议: 如果对于流动性没有太大要求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大了,可以考虑短期理财(券商+银行、P2P/P2B)、大额存单、银行结构性存款、国债逆回购等理财。 短期理财产品,多数收益略高于货币基金,但是流动性稍逊色。 1,短期理财(券商+银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无法主动卖出,也就是到期赎回。 券商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66%,以20万元本金测算,一年的预期收益约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产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间。 P2B很多人说不会选。 说它风险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于蒙眼接飞刀啊!把命运交给老天,那就只能听天由命。 说它风险高呢,上班族如我,以“边投边学”的姿态几年来还算稳妥,它成为了我餐盘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学会怎么选适合的,了解得越多,风险越可控。 我从2014年开始投P2B到现在,没耗费过多精力,每年多挣个几万,收益还比较有优势的。 也比较喜欢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所以选的是P2B类的头部平台,简单来说就是风险比较小,省事儿,但是收益顶多也就10%了,如果对收益没有特别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试。 2,大额存单和银行结构性存款。 综合部分银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分别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动性更好的银行结构性存款大多数是一年期以内,收益率在4%左右,不过现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动等风险需要自己承担。 3,国债逆回购。 个人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把自己的资金借出去,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时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选择分析。 以上几种是目前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也可以说是我自己投过的理财产品,确实是比较不错的。 说了这么多理财,最重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产品其实没有对错,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找到适合的,就是对的。 不建议购买项:保险、股票、股票基金、各种币。 说句实话,买这些东西能赚钱么? 能,但绝对不会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买股票能赚钱,还不如买彩票实际点。14年有朋友建议我买比特币,当时了解了一下,感觉噱头很大、风险更大,坚决不买,至今我也不后悔。因为,他买了五千多,一个月不到就变两千多了,然后为了止损就都卖了,没有人能够看到四年后今天涨成这鬼样。

各类理财产品排行对比:哪个投资收益高又安全

现在最安全的是正规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其他地方的理财产品的安全性都要打一个问号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