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经知识

刑法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犯罪的司法解释包括什么主要规定

时间:2023-07-14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财经知识 文档下载

4.放纵行为的标准:法律规定,放纵行为是指明知或者应知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人对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予以煽动、纵容、协助或者掩护,且其行为对制售伪劣商品的发生、传播、危害起到实质作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对于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主要规定如下:

1.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的主体:主要包括具体放纵者、索取或者接受利益的人和其他参与人员。

2. 伪劣商品的认定:伪劣商品是指不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商品标准的、有害人体健康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商品。

3. 应属自己管辖范围的单位或者个人没有采取合理措施予以防范放纵行为,或者既然知道他人放纵制售伪劣商品仍然与其合作、纵容或者煽动他人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

4. 放纵行为的标准:法律规定,放纵行为是指明知或者应知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人对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予以煽动、纵容、协助或者掩护,且其行为对制售伪劣商品的发生、传播、危害起到实质作用。

5. 违法所得的计算:制售伪劣商品违法所得的计算,除进行犯罪活动的直接利益外,还应排除该产品合理成本(如原材料费、资金占用成本、人员工资等)。

6. 量刑标准: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以及所得数额、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酌情决定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司法解释》中的主要规定,具体的法律适用还需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