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经知识

两高诽谤案件的司法规定重要内容都有哪些

时间:2023-07-14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财经知识 文档下载

根据规定,对于被告人的虚假陈述行为,原则上由检察机关提供证据,但原告方也可提供相关证据。对于社会公众人物,要求原告证明对方的诽谤行为具有恶意,并且实际造成了名誉损害,否则将不能成立诽谤罪。根据刑法,犯有诽谤罪的个人面临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的刑罚,罚款的金额也有一定的幅度。这些规定为判决诽谤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两高诽谤案件的司法规定包括以下重要内容:

1. 罪名界定:两高指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它们共同发布的司法解释对于诽谤罪的罪名界定十分重要。根据司法解释,对于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发表、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一旦构成诽谤罪,犯罪嫌疑人将受到处罚。

2. 证明标准:两高的司法解释对于诽谤具体行为的证明提出规定。根据规定,对于被告人的虚假陈述行为,原则上由检察机关提供证据,但原告方也可提供相关证据。如果原告提供了虚假诽谤行为的证据,被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该虚假信息实际上是真实的,否则将被认定为诽谤。

3. 对报导内容的限制:两高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记者在报道事件过程中,不应该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否则将被认定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可能构成诽谤罪。

4. 社会公众人物诽谤的特殊规定:两高的司法解释针对社会公众人物遭受的诽谤行为,明确规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对于社会公众人物,要求原告证明对方的诽谤行为具有恶意,并且实际造成了名誉损害,否则将不能成立诽谤罪。

5. 法定刑和罚金数额:两高的司法解释对诽谤罪也规定了法定刑和罚金数额。根据刑法,犯有诽谤罪的个人面临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的刑罚,罚款的金额也有一定的幅度。

总之,两高的司法规定重要内容包括罪名界定、证明标准、对报导内容的限制、社会公众人物诽谤的特殊规定以及法定刑和罚金数额等。这些规定为判决诽谤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